撰文 Christine Chan Chiu
多數人對畫廊的刻板印象不外乎「令人卻步」、「高檔」——除了由「勢利」的人經營,亦放滿「昂貴」或「晦澀難懂」的作品。英國一項近期調查更進一步證實,這些誤解確實存在,其中包括人們認為畫廊只展示油畫、參觀時必須保持安靜等。
按此閱讀撰文 林靖風
藏家蕭洛青與朱力行分享了他們的藝術收藏動機及其背後的深厚意義。他們的旅程不僅是經驗的累積,更是對個人身份、情感共鳴及作品敘事的探索。
按此閱讀撰文 Payal Uttam
越來越多香港藝術家於世界各地駐留。除了獲得文化交流的機會外,沉浸於不同環境也能啟發實驗、拓展視野,有時甚至會改變藝術家的實踐。
按此閱讀撰文 Pamela Wong
儘管大學生活有一大半都在線上授課中度過,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以及香港藝術學院的應屆畢業生們表現出對個體與他人關係的共情、對社會迫切問題的關注、以及擁抱生命無常的能力。
按此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