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至30日
香港中環海濱

2023​

DUK DAK 2023

唐偉傑

生於 1979年(香港)
由藝途畫廊呈獻

從「中國製造」標籤出發,香港藝術家唐偉傑以產品上的「原產地」貼紙取代顏料,複合堆貼出大膽的訊息和隱喻。在唐偉傑最新系列《螢幕測試》中信手拈來電視廣播測試卡,經典七彩畫面用以顯示有接收訊號但沒有節目播放的狀態。載有文字的貼紙與沒有訊息兩者本質上矛盾,藉測試指向現實及其呈現方式相違悖,透過這種媒介延續拼湊香港人面對此地的身份、文化和價值等複雜議題。

Damon Tong, Philips PM5544-1 (work in progress), 2023, adhesive labels and acrylic on panel, 135 x 153 x 2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Art Projects Gallery.

Javier Martin

生於 1985年 (西班牙)
由Arta呈獻

西班牙藝術家 Javier Martin 對周遭物事之間容易被忽略的符號關係極為敏感。他涉足不同領域,將自身的仔細觀察以藝術呈現。有別於前作《盲目(2007–)》,Martin 最新作品系列《概念詩(2022–)》在帆布、黏土、玻璃、宣紙上探尋詩的實體,呈現出他對21世紀早期文學和概念詩的觀點,剖入廣告和科技的霓虹幻彩。

Javier Martin, AIRE SILENCE 2, 2023, mixed media, 78 x 66 x 12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Arta.

梁寶瀛

生於 1997年 (香港)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呈獻

梁寶瀛於2020年在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和香港藝術學院聯辦課程取得藝術文學士,及後的創作以秘異生物和扭曲圖案構想出一個抽象幻述的世界。梁氏在畫布上層疊顏料形成拼貼效果,巧現她在虛實交擬中摸索到的怪奇形狀。

Leung Po Ying, Agnes, Cambrian Period, 2022, acrylic, charcoal, soft pastel and paper on canvas, 76 x 101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József Csató

生於 1980 年(匈牙利布達佩斯)
由Double Q Gallery呈獻

匈牙利藝術家 József Csató 的畫作為靜物、風景、人像、敘述、抽象主義開闢了新的視野,揉合藝術史的註腳和當代視覺語言,在童話和流行文化之間行雲流水。Csató 的作品集超現實、具象、抽象元素於一身,每幅作品都開啟了虛擬世界的大門,邀請觀者共同參與想像超譯。他的作品被私人藏家及藝術機構廣泛收藏,包括路德維希博物館,匈牙利國家銀行,以及藏家Beth Rudin DeWoody。

József Csató, Guard II, 2022, Oil and acrylic on canvas, 160 x 140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Double Q Gallery.

Tuli Mekondjo

生於 1982年(安哥拉)
Guns & Rain呈獻

Tuli Mekondjo 擅以布藝為媒介,詰問女性身份/認同如何編織而成,尤其在殖民歷史和種族隔離深入文化脈絡的南非。南非藝廊 Guns & Rains 為這位非洲女藝術家穿針引線,呈獻她在亞洲的第一次展覽。Mekondjo 的藝術實踐觸及文化傳承、勞工和性別等議題,在她的作品中,社會代表性、抽象概念、圖像誌、物質性交錯躍然布上。利用手繡、顏料、圖片轉印、樹脂,以及納米比亞主要食糧珍珠粟等材質重塑納米比亞殖民歷史存檔影像,將綿長的民族歷史縫紉至今日的展會空間。

Tuli Mekondjo Nayitsuwe, Let the grains be pounded (detail), 2022, collage mahangu resin acrylic ink paint wild silk fabric cotton embroidery threads on canvas, 216 x 155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Guns & Rain.

麥穎森

生於 1996年 (香港)
由Odds and Ends呈獻

麥穎森纖柔流動的畫筆下,抽象風景畫酣放自若。這位現居倫敦的香港藝術家,常在作品展露縱脫、嬌柔、易碎的一面,以視覺語言反覆挑動自然與女性的連結。佇足在 Art Central 2023 「獨特」展區展出的畫作面前,觀者彷如步進私密的空間,她的筆觸牽引大家求索自身之於世界為何物。

Sammi Mak, We Are Only An Ocean Apart, 2022, oil and watercolor on canvas, 120 x 155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Odds and Ends.

布里奇特·賴利

生於 1931年 (倫敦)
由Tanya Baxter Contemporary呈獻

布里奇特·賴利是英國藝術史不可或缺的人物。她別樹一幟的歐普藝術,直逼眼簾形成視覺幻象,同時探索眼球如何捕捉動感、色彩,以及三維空間。超脫於動態、顏色和維度,賴利的畫作迫在眉睫卻從不囿於人如何觀看,還有我們對觀看的感知。時至今日,她雙目不減銳利,依然從旁觀察視覺如何誘發到人身體、心理以及社會的反應。

Bridget Riley, KA-IV, 1980, oil on linen, 30 x 26.5 inches.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Tanya Baxter Contemporary.

Cristina Lama

生於 1977年(西班牙塞維亞)
Delimbo Gallery呈獻

Cristina Lama 將具象和抽象的世界合而為一,來走無礙。在物世創造有形有聲的景象,而後用密集的顏色佈滿抽象的畫作,絢爛無遺。從筆觸的速度和豐沛流麗已可辨認 Lama 的作品,每一筆都毫不吝嗇增添有彩,亂序無章無點線面,彷彿物件與背景並置甚或鏤空,或許將實物潛放在藝術品之下才是繪畫的本意。

Christina Lama,  COMITIVA, 2022, oil on linen, 150 x 180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Delimbo Gallery.

韓忠錫

生於 1981年(南韓釜山)
Gallery Woo呈獻

韓國藝術家韓忠錫將目光放諸人倫關係的微妙,有時步履薄冰無所適從,雪鴞對她而言象徵著我們日常互動,以動物形象舉擬人類行為舉止,微張眼睛欲拒還迎,渴求親近同時半掩隔絕拉開距離。韓忠錫以廣目棉和韓國傳統染洗技藝為媒介,西式繪彩和東方文化影響渾然天成,頓成柔和且獨一無二的色盤,療癒這些小人物的憂愁。

Han Choong-seok, The Boy Self Defense, 2023, acrylic on Korean cotton, 130.3 x 97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Gallery Woo.

NKSIN

生於 1994年(日本福島)
Katsumi Yamato Gallery呈獻

日本和菲律賓的藝術新星 NKSIN 作畫風格混雜無派,既似九十年代開始流行的噴漆,又如文藝復興元素的暈塗技巧,他的藝術風格好比社會以及自身的萬象。多幅單色自畫像以灰階顏料表現出自我封閉無助感,無聲表達從過去迴盪到今日對外在的渴切與被排斥。工匠、音樂家、畫家等鮮明的角色沉沒於模糊無狀的背景,意象上將分隔人與人之間的歷史、種族、文化的隔膜一處,同時亦真實影射他多元文化背景親身遭逢的歧視。

NKSIN, BORING THINGS, 2022, acrylic on canvas, 162 x 130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Katsumi Tamato Gallery.

Jason Ho

生於 1993年(倫敦)
Seefood Room呈獻

Jason Ho 的「藝術—建築」美學從細節與無窮可能中綻放流麗生命,讓觀者一探他以論述為基調的幻想世界。抽象主義為本,英中建築師 Jason Ho 從劍橋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肄業後,繼而向大眾展示他腦海構建中的、超越物理的空間。

Jason Ho, Pivot, 2022. Acrylic on canvas, 110 x 90 x 3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Seefood Room.
2025年3月26日至30日
香港中環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