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Stefano Perrone
(1985年出生,意大利蒙扎)
由Jason Shin呈獻
意大利藝術家Stefano Perrone於米蘭理工大學修讀工業設計,並於米蘭歐洲設計學院選修廣告美術設計。他所有作品的主題都是圍繞身份和人類宏觀,畫作中的主角都是變形及神情落寞,表達了一種漸進式的變革,直到他目前以幾何形狀、線條和向量圖形塑造與星體相若的可改變個體,有異於真實的人體。
Stefano Perrone, Invasione di campo, 2020, oil on canvas, 130 x 128 cm.
Matías Sánchez
(1972年出生,德國圖賓根)
由Galerie Zink呈獻
自學藝術的Matías Sánchez生於德國,居於西班牙塞維亞,喜歡以鮮艷強烈的厚重色彩為背景,襯托充滿朝氣的人物和物件。他的風格及部份主題都是向後印象派致敬,但其實他的技巧更趨向於表現主義。Sánchez的作品時而平滑光亮,時而粗野抽象,所繪畫的物件經常出現,包括香腸、骨頭、老鼠、帶有威嚇表情的人,形成奇異怪誕的夢幻景致,迸發出無窮的力量。
Matias Sanchez, Acampados Pequeno Circo Ambulante, 2020, oil on canvas, 97 x 130 cm.
Peter Chan
(1985年出生,中國香港)
由Gallery HZ呈獻
現居於加拿大的Peter Chan,作品都帶有一點自述況味。他喜歡透過扭曲身邊的意象再重組,賦予其新的演繹和意義,從而紀錄及分析不同的主題,包括迷信、身份、流行文化、傳統和性別意識。他每每混合當代的人物,把他們放置於歷史和現代的地點,形成嶄新的故事。他的最新作品利用複雜的技術和熟悉的視像環境,例如經典電影中的畫面,與觀眾建立一種自述式的連繫。這種手法除了向香港聞名世界的電影業致敬外,還鼓勵觀賞者思考流行文化如何影響我們理解都市生活,以及對社會角色的觀感。
Peter Chan, The Jade Butterflies, 2021, oil on linen, 65 x 95 cm.
Antoine Gaussin
(1979年出生,比利時)
由世正藝術呈獻
來自比利時的Antoine Gaussin本來是記者,後來轉業攝影師,他的首本名作是「Rivages」默想系列和最新的「Uncharted」飛機照片系列。機場是遊人出入頻繁的地點,卻鮮為人留意,是罕見的藝術主題。「Uncharted」於比利時三個機場拍攝,Gaussin在限制出入的空域以鳥瞰方式「離地」拍攝,他認為這些機場跑道是文化匯聚之處,也是遊人交疊進出的痕跡,同時見證了他作為記者經常出國採訪的觀察。
Antoine Gaussin, 2019, gold ultrachrome print on plexiglas, 180 x 70 cm.
陳景亮
(1953 年出生,台灣屏東縣)
由K藝術空間呈獻
陳景亮是台灣知名的陶藝家,自1985年開始廣泛在歐亞及美國舉行展覽。他熱衷以陶土模擬柔軟光滑的豆腐,或是堅硬的木質,帶出錯視的效果。陶土的細緻觸感與所模仿的木材或豆腐的視覺觀感形成對比,令觀眾在真實和虛幻之間猶疑猜度,哭笑不得,投入到奇特而帶動感官的體驗。
Chen Ching-Liang (Ah Leon), The Memory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2000, ceramic, table 60 cm x 44 cm x 66 cm, chair 36 x 39 x 62 cm.
Christophe Denoux
(1960年出生,法國)
由CWC Art Gallery呈獻
Christophe Dénoux花了30多年時間,專心鑽研色彩和形態之間的平衡,創作歷久彌新的永恆作品。他以藝術的角度結合運用這些天然資源,希望為古舊的傳統技術帶來現代的靈魂。他擅長把玻璃的琉璃色彩融入於雕塑,以不同的層面和顏色觸摸觀賞者內心深處的情感,希望這些感覺長存不息。
Christophe Denoux, Just a wingspan away, 2019, glass.
翁狄森
(1970年出生,中國香港)
由森 · 當代文人空間呈獻
翁狄森生於香港,分別在巴黎、渥太華和紐約學藝,他的概念高級珠寶系列以東方哲學、神秘主義和中國文化為設計靈感。他的童年經常沉浸於光暗和陰影之間,感受流散的氛圍,並鍾情於匯聚不同國籍人物的重慶大廈那種隨意悠閒的環境,這裡豐富了他的藝術想像,讓他享受少年的喜悅。他後期鍾情於道家,開始展開理解自己文化身份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