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唐納天、張俊傑(M+ 設計及建築策展人) 主持:Aaditya Sathish (策展人,Art Central 2025)
Art Central 2025 特別委約唐納天創作引入深思的裝置作品 《A Brazen Rift(After Branzi)》(2025)。唐納天的作品融合多重參照——涵蓋細胞結構、建築運動,以及他提出的「微縮理論」(theory of the miniature)。他的實踐引導我們重新審視日常所見的影像,並探討其與所指對象之間的關係。在本次對談中,唐納天將與裝置作品策展人 Aaditya Sathish 及 M+ 設計及建築策展人張俊傑深入探討本件作品及其藝術實踐背後的思想脈絡。
本論壇匯聚機器人藝術領域的領軍人物,共同探討創意、科技與自動化的交匯點。Peter Nelson 是一位藝術家兼學者,融合藝術史與互動媒介,研究電腦遊戲、人工智能及數位景觀的藝術潛力;林妙玲是一位媒體藝術家與機器人學研究者,在機器人電影攝製、非物質顯示技術及生物資訊學領域開創先河,憑藉跨學科的獲獎作品,搭建了藝術與科學的橋樑;梁博然是機器人製造業專家,專注以自動化提升人類創造力,透過計算設計與客製化機械重塑產業格局;簡鳴謙是一位建築師與藝術家,融合 CAD/CAM 技術與文化敘事,突破數位與實體創作的界限,重新定義數位工藝。四位講者將共同探討機器人如何改變藝術實踐、培育全新表達形式,並重新想像人類與機械在創意過程中的關係。
有關戲劇、姿態與研究
3月27日(星期四) 下午3時
講者:陳子雯、傅秀璇、覃小詩 主持:Aaditya Sathish (策展人,Art Central 2025)
在 Aaditya Sathish 策劃的名為表演節目 「In Search of the Miraculous」 中,研究往往是藝術家實踐的開端,並逐漸演變為他們實踐的一部分,涵蓋從雕塑到表演的多種形式。在此次對話中,藝術家們將由個人實踐出發,探討他們如何在工作室內外進行研究並構思於展會呈獻的作品。陳子雯(IV Chan)將探討她對恐怖片題材及其中對女性身體表現的研究;傅秀璇則將闡述她的角色 E-Ching 所體現的科技系譜。最後,覃小詩思考中國南方民間傳說在她創作中的位置。
Art Central 2025 異體|雕塑及裝置項目
3月28日(星期五) 下午3時
講者:Mark Lawson Bell、Shinduk Kang、戴瑩、Aurore Vullierme 、王雪沼 主持:鄭得恩(策展人,Art Central 2025)
講者:郭家賜、鮑藹倫、Alice dos Reis、江千慧(M+流動影像策展人) 主持:Aaditya Sathish (策展人,Art Central 2025)
自20世紀下半葉以來,影像藝術一直是兼具形式與實驗性的媒介。它既能捕捉瞬間的即時性,也能透過剪輯與想像,遊走於多重現實之間。郭家賜與鮑藹倫於1980至1990年開始影像實驗,探索身體與異化的概念;Alice dos Reis 則在數位與膠片格式間遊走,細膩地平衡虛構與現實。江千慧作為 M+ 流動影像策展人,近期策劃展覽 《山鳴水應》,廣泛探討空間與寂靜的關係。講座中,三位藝術家與策展人將與 Aaditya Sathish 共同探討創作及展示影像藝術中的選擇。
manτεία – 表演作為群展的新模式
3月30日(星期日) 下午一時
講者:Peter A C Nelson、 Roberto Alonso Trillo
manτεία(意為預言或占卜)由 Roberto Alonso Trillo 與 Peter Nelson 編導,並於 2024 年 12 月在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首演。該表演源自一系列以 「多模型映射」(multimodal mapping)為核心的工作坊,鼓勵藝術家在創作中建立由數據驅動的可觸關聯。在本次分享中,Trillo 與 Nelson 將介紹參與藝術家(Taurin Barrera、陳家俊、陳朗丰、曲淵澈、Current.cam、Samuel Swope、Davor Vincze 及余林橞)的作品,並探討他們如何以技術為方法展開協作。
從社區到工作室:Art Central 的創意歷程
3月30日(星期日) 下午三時
由香港旅遊發展局呈獻
講者:菠蘿核、朱頌琪、董永康 主持:陳瑞琦(策展人,Art Central 2025)
對談中,藝術家將探索香港充滿活力的社區,深入反思這些社群與歷史如何影響他們的創作主題、材料及信息。此外,藝術家將分享在籌備 Art Central 期間的工作室及日常藝術實踐,特別探討創作過程中的挑戰與成就。對談邀請觀眾參與並對場域及藝術表達間的互動進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