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Art Central 請來首屈一指的國際藝術家,在特定的環境質疑及挑戰傳統的藝術規範,推動觀眾重新審視習以為常的東西和環境,反省自己的期望,並邀請他們一起思索獨特的演出。
Tobias Gutmann
《Face-o-Mat》
瑞士藝術家 Tobias Gutmann 的作品以創作和探索人、文化和環境之間的不期而遇為核心,同時探討所看到事物的外表與內心真實感受的矛盾。他旨在設定出現這種對話的情境,作品在表演、裝置和工作坊之間不斷變化,而且帶出彼此的關聯和參與性質。他的「模擬肖像機器」作品《Face-o-mat》自2012年縱遊世界,並於2017年 Art Central 展出,是對科技世界令世人沉迷組合和繪畫理想身份的含蓄批判。《Face-o-mat》曾現身瑞士蘇黎世 Haus Konstrktiv 博物館、澳洲墨爾本 Supergraph 當代平面藝術博覽會和盧森堡現代美術館。
Amrita Hepi
《This___may not protect you but at times It’s enough to know it exists》
Anida Yoeu Ali 身兼藝術家、教育家和國際策劃者,遊走於表演、裝置、錄像、影像、公眾偶遇和政治煽動等多元形式。她生於柬埔寨,在芝加哥長大,是第一代在美國長大的穆斯林高棉人。她利用跨形式創作,其裝置品和表演探討跨國身份者在藝術、精神和政治上的衝擊。Ali的裝置作品和表演廣獲邀展出,包括史密森尼博物館美國亞太裔中心、第五屆福岡亞洲藝術三年展、里昂現代藝術博物館、東京宮和第八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2014年,她贏得香港 Sovereign Art Prize 頭獎。她分別於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取得美術學士學位及芝加哥藝術學院美術碩士。她目前是華盛頓大學波塞爾分校的駐校藝術家,教授藝術、表演和全球研究課程。她居於華盛頓塔科馬,花費不少時間穿梭於亞太區和華盛頓之間工作。
Uji Handoko Eko Saputro 又名 Hahan
《Speculative Entertainment No.1 Hong Kong Edition》
Hahan 的藝術創作打破「高級藝術」和「低級藝術」的界線,模糊了現實情況。他結合了電影、音樂和街頭文化,賦予其獨特的視覺語言,以帶諷刺的幽默感和自發的行為,創出被形容為雜亂無章的現實。近年,Hahan 嘗試展現新的藝術模式,講求與訪客互動,並連繫到全球及本土社會的藝術發展。他是日惹年輕藝術家組織和創作空間 Ace House Collective 的其中一名創辦人,力求透過跨界別的工作過程、合作和研究,演繹印尼當代社會的文化。多間藝術博物館也有收藏他的作品,包括澳洲布里斯本昆士蘭現代藝術博物館和澳洲墨爾本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