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至30日
香港中環海濱

楊正旭

《Scenery of Dialogue》
由 Gallery Hyundai 呈獻

楊正旭以動感雕塑享負盛名,力求破解日常生活的節奏和時序。他的作品都是由個人經歷衍生的感情自述,以木、絲線和其他物料,一一轉化為帶有動感的藝術雕塑。他把自己的創作稱為「重複勞動」,在雕塑中配置引擎和LED 燈,探索和反映他每件作品中的溝通語言。他受Art Central委約創作的《Scenery of Dialogue》,不靠電力自行流動,是他首個動感作品。

王俊豪

《Shanzhai Chandelier》
由 Richard Koh Fine Art 呈獻

建築師兼藝術家王俊豪以跨界的創作,打破燈光藝術的界限。他遊走於應用藝術和純藝術之間,以大型的結構燈光裝置震撼藝壇,探討了大量生產和人類互動的關係。這次的作品聚集了眾多 LED 燈管,呈現歐洲水晶吊燈的經典形態。以往人們曾以寶石折射燭光,他則以 LED 像素做到人工照明,寓意奢華罕貴與大量生產之間的分野日趨模糊。

Andrea Wolf 及 Karolina Ziulkoski

《Future Past News》
由 Isabel Croxatto Galerie 呈獻

Andrea Wolf 及 Karolina Ziulkoski 合創的作品,運用擴增實境技術,對比了當今的全球時局與1937年戰前的動盪歲月,揭示令人惴惴不安的雷同之處。參觀者置身於1937年的客廳,當中播放著當年新聞的舊式電視,是整個裝置的矚目焦點。新聞片最後報道了一個惡耗:「日本天皇、史太林、希特拉、墨索里尼和羅斯福,這五個男人手握世界的命運。」觀者亦可透過預設的擴增實境應用程式,在iPad重溫這則新聞。創作者把1937年的舊聞與現在的新聞詭異地層疊並置,兩者平衡共存,教人深感不安。

張曉棟

《The Red Chamber》
由 Sin Sin Fine Art 呈獻

張曉棟擅長重現中國幾近失傳的古老書籍裝幀技藝「龍鱗裝」,是首位活現這種繁複而精緻裝幀方法的人,今年的裝置匯萃很榮幸能夠展示其不朽傑作。他花了四年完成整個創作程序,獨創出折疊式的「龍鱗裝」裝幀技巧,展現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Art Central 的觀展者可以大開眼界,透過現代的手法,欣賞失落的中國文化傳統風韻。

Penelope Davis

《Sea-Change》
由 MARS Gallery 呈獻

Penelope Davis 利用當代科技製品的碎片,包括電線、電腦零件、包裝碎片、塑料瓶和其他廢品,結合諸如樹葉和海草等的有機材料創造出變異的水母裝置。 Davis 將人類在城市中無節制的消費和自然存在的有機體纏繞,意圖創造出一種平衡。該作品反思、體現一種私密的企圖:對自然環境的挽回及欣賞,以及對人類與自然共存的未來的設想。

Entang Wiharso

《I want to Live 100 Hundred Years: After Agreement》
由 Marc Straus 呈獻

《I want to Live 100 Hundred Years: After Agreement》表達了 Entang Wiharso 想為下一代創造更美好的未來的願景。該作品情緒飽滿,從個人角度出發反思學校發生的槍擊案件,同時紀念、哀悼遇難的無辜兒童,對及其他所有遭受暴力的人們表達支持。所有的人物通過纏繞的網絡聯繫在一起,展現了父母與子女之間至關重要卻無比脆弱的聯繫。

郭瑛

策展顧問

郭瑛是香港的獨立策展人,曾與各國及國際的不同形式藝術和文化機構合作,包括藝術家活動、藝術節、公共博物館和商界機構等。她的策展以研究為主,往往結合當代視覺藝術的不同藝術形式,從現場的獨特委約、表演,到電影和錄像不等。郭瑛為大館當代美術館展覽及衛爾康基金會策展了《疫症都市:既遠亦近》,也是2017年LOOK國際攝影節的首席策展人,以及西九文化館為跨領域藝術家楊嘉輝參展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舉辦《楊嘉輝的賑災專輯 世界巡迴演》的客席策展人。郭瑛投身獨立策展事業前,於2006年至2012年曾擔任英國曼徹斯特華人當代藝術中心的策展人。

郭瑛在策展以外,於2014年與本地藝術工作者成立 Art Appraisal Club,在香港鼓吹批判思維和促進業界交流和討論。該會經常於不同雜誌、文化網絡和他們創辦的中英文半年刊《藝評香港》發表展覽評論文章。

裝置藝術 2018

2018年的裝置匯萃網羅了當代藝術的兩個重要面貌:如科技、擴增實境和動感藝術的先進媒體;以及深入的歷史和文化論述。裝置匯萃2018請來郭瑛擔任策展人。

2025年3月26日至30日
香港中環海濱